自了師這一篇報告,完全是祖師的開示,是念經最主要的開示,要常讀,常常放在心上翻譯我們念經工夫不得力,經常被外面情況干擾,這些開示如果記在心上,會起感化。祖師的這些開示,都是接濟我們看頭實相,實相看穿了,我們在境緣當中心得自在,不會受它干擾翻譯不受干擾工夫才能得力,由於工夫得力,就能法喜充滿。
按:本篇承蓮友Ruo Shui師姐發心協助聽打文稿,特予致謝。阿彌陀佛!
(十)大矣哉吾心本具之道,妙矣哉吾心固有之法。寂照不貳,真俗圓融翻譯離念離情,不生不滅。謂之為有而不有,不有而有。謂之為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。生佛皆由此出,聖凡俱莫能名翻譯類明鏡之了無一物,而復胡來漢現。猶太虛之遠離諸相,無妨日照雲屯翻譯正所謂現實理地,不受一塵。本覺心中,圓具諸法。乃如來所證之無尚覺道,亦眾生所迷之常住真心。
祖師盛德明心見性以後,為我們透了一點信息,我們有聰明、有福報,聽到這個教育、這類開示,沒有嫌疑,完全接受,作為天成翻譯公司們本身修行觀照的根蒂根基。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翻譯」「一切有為法,如空中閣樓。」這才完全放下。然後提起這一句佛號,為什麼?到阿彌陀佛神仙世界去,美滿的成績在神仙世界。先取神仙世界,然後在神仙世界事實美滿成績,這就對了。
(七)此之佛性,在凡不減,在聖不增。佛以事實證故,常享常樂我淨之法樂。眾生以徹底迷故,恆受生死輪迴之妄苦。比如大圓寶鏡,經劫蒙塵,雖有照天照地之光,莫由發現而得受用翻譯
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深信切願 持佛名號
自了法師對於《印光巨匠文鈔》下了很深的工夫,這是他在這平生修行之所以得力的地方。天成翻譯公司們常人比不上他,工夫不敷深,他真的是「一門深切,長時薰修」、「念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對了翻譯今天他所提出來的這些,確切扶助我們放下、扶助天成翻譯公司們看頭。祖師的文字有必然的深度。愈讀愈歡樂,愈讀愈可以或許體悟,遍遍都有悟處。可貴從祖師那麼豐碩著作裡頭,拈這幾篇來供養我們大眾,我們大眾歡樂讚嘆,感激他翻譯
◎淨空老法師開示
3、善導巨匠讚嘆念經
尊者師父上人慈悲、諸位善知識慈悲,阿彌陀佛翻譯不肖門生自了唐突陳說的問題是: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。
(六)須知由其心便是佛,故釋教人念經。若心完全與佛不相符合,如冰不可入爐烹煉。惟其心之本體,與佛無二,故佛使人念佛。以佛威德神力之智慧火,烹煉凡夫同化煩惱惑業之佛心。
吾輩既為佛子,當行佛行翻譯縱不克不及豁破無明,頓復性體,以直趣妙覺果海。豈可不圓發三心,篤傍淨業,以期斷煩惑於此身,託心識於蓮邦,為彌陀之弟子,作大士之良朋,安住寂滅,游泳佛國,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乎?倘不自奮勉.高推聖境.自處凡愚翻譯畏半生修持之勤奮.甘永劫沈淪之辛酸。迷衣珠而弗珍,登寶山而空歸。以具無量好事聰明神通相好之妙真如性,枉受無量存亡輪迴煩惱業果之幻妄極苦。豈非喪盡天良,惡升樂墜。生作行肉走屍,死與草木同腐。三世諸佛,稱為「可憐愍者」。凡天成翻譯公司同倫,各宜盡力翻譯
(釋自了法師《無量壽經科註》進修班心得講述)
這裡頭有輔助看破的,有匡助放下的。起首舉的是《觀經》上的,《觀經》上這兩句話,是淨宗念經成佛的理論根據。為什麼要念經?念經為什麼能成佛?這就說了,是心是佛。這個心就是佛,佛就是心。然則天成翻譯公司們現在迷了,迷了怎麼辦?還要用這個心去作佛翻譯用什麼方式?念經。理清楚明了,你心裡面經常想佛就是佛、想菩薩就是菩薩、想羅漢就是羅漢翻譯
《金剛經》是最好教天成翻譯公司們辨認真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翻譯」包羅實報土,實報土也不是真的。說它作一真法界。那是跟十法界比力,十法界有生滅的現象,它沒有生滅,雖沒有生滅,它有隱現,有時現、有時隱,就是沒有了。它有隱現,現不克不及說它有,隱不克不及說它無,這才是它的本相翻譯完滿是自性本具,本具什麼?本具全宇宙翻譯全宇宙我們無法理解,為什麼?沒見到。天成翻譯公司們只看全宇宙裡頭的一個小點,太渺小了,想一想地球在整個太空裡頭非常渺小。但是我們的心量變現出來的,是圓滿的宇宙,佛經上講遍法界虛空界,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都在個中;是我們本身心現的,是天成翻譯公司們本身識變的。心現識變,轉識成智以後,只有心現沒有識變,那就是實報土。無始無明習慣斷乾淨了,實報土沒有了,融入常寂光了。常寂光碰到緣,它就現,它又能現,這個是自性翻譯
(四)證佛果者,亦不外完全究竟證其在凡夫地本具心性好事力用,親得全部受用罷了,實未加一涓滴於其初也。
(三)佛之心如出礦之金,吾人之心如在礦之金。雖有金之體性,了無金之功能。是以自心是佛,更必要認真念經,求生西方翻譯
祖師的文字,法味濃濃,讓人讀了一遍,還想再讀第二遍、再讀第三遍……忍不住反復閱讀,這是巨匠的攝受力翻譯睜開《文鈔》,靜靜看幾個小時,那是什麼?那是法界淨宗初祖大勢至菩薩對
(文摘恭錄自2014.11.15《無量壽經科註》第四回進修班第101集)
念經法門,豈論男女僧俗,非論貴賤賢愚,但一心不亂,隨其功行巨細,九品往生。故知世間無有一人不勝念佛。若人富貴,受用現成,正好念佛翻譯若人貧困,家小累少,正好念經。若人有子,宗祀得托,正好念佛。若人無子,孤身自由,正好念經翻譯若人子孝,安受供養,正好念經。若人子逆,免生恩愛,正好念經。若人無病,趁身健康,正好念佛。若人有病,切近無常,正好念經。若人年邁,光景無多,正好念經。若人年少,精力清利,正好念佛。若人處閒,心無事擾,正好念佛翻譯若人處忙,忙里偷閒,正好念經。若人落發,逍遙物外,正好念佛翻譯若人在家,知是火宅,正好念佛。若人伶俐,知曉凈土,正好念佛。若人愚魯,別無所能,正好念佛。若人持律,律是佛制,正好念經翻譯若人看經,經是佛說,正好念經。若人參禪,禪是佛心,正好念佛。若人悟道,悟須佛證,正好念經。普勸諸人,急切念經。九品往生,華開見佛翻譯見佛聞法,事實成佛。始知自心,原本是佛翻譯
一、印光巨匠開示念經
(十三)人皆可以為堯舜,人皆可以作佛。彼既丈夫我亦爾,不該自輕而退屈翻譯庶可不辜負即心本具之佛性,及即生了脫之大法也!
報告至此,報告進程恐有毛病,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批評斧正,不惜賜教翻譯阿彌陀佛。
(八)當思我與如來,統一心性翻譯彼何故惑業淨盡,福慧美滿,安住寂光,常享法樂乎?我何以起貪瞋癡,造殺盜淫,輪迴六道,莫由出離乎?心性是一,苦樂天淵翻譯苦猶以佛性好事,獨讓如來親得受用者,尚得名為大丈夫哉?
念老謂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為淨宗第一義諦。十二祖徹悟巨匠曰:「《觀經》『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』二語,不唯是《觀經》一經綱宗法要,實是釋迦如來一代時教大法綱宗;不惟釋迦一佛法藏綱宗,實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藏綱宗翻譯此宗既透,何宗不透?此法既明,何法不明?所謂學雖不多,可齊上賢也翻譯」
(五)佛憫眾生迷昧自心,教令念經求生西方者,以最珍惜眾生之本有佛性,恐其永遠迷失,故令生信發願,念經求生西方,庶可親證此本具佛性。
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
如今人想什麼?頭一個是想錢,貪無盡頭,除錢以外什麼都不知道,這是餓鬼道,是心做餓鬼,他不知道。瞋恚心重、狂妄心重、妒忌心重,那是地獄道。愚痴、思疑、沒有聰明,牲口道。三惡道的業因習慣我們要知道,天成翻譯公司們在平常糊口傍邊,千萬萬萬要寄望,這三種惡念不克不及有翻譯我們想在這平生傍邊離開六道輪迴,若是這些習慣還常在,那對我們是嚴重障礙翻譯要把它捨掉,真能捨掉,起首知道它是假的,它不是真的。
(十一)煩惱是妄,何可云不克不及斷乎?所言不克不及斷者,乃係真性翻譯真性在未證前,隨惡緣則成懊惱,而仍不變。隨善緣淨緣而成菩提,亦不變。比方真金打做馬桶夜壺,雖日盛糞,而金性仍然不變翻譯打做佛像菩薩像,雖極其珍貴,而金性依然不變。世間人各具佛性,而常造惡業,如以金做馬桶夜壺,太不知自重了。若知此義,誰肯常作馬桶夜壺之下作工具乎?然人爭著做馬桶夜壺。百萬萬億中,或有不願作馬桶夜壺,一意要作佛像菩薩像,連天帝大王之像亦不願作者,蓋甚少甚少也!
(九)能知自心原是佛心,則知佛光便是心光。而此心光,寂照圓融。寂而常照,故為「無量光」翻譯照而常寂,故為「無量壽」。無量光壽之理體,固一切人之所同具。無量光壽之實證,須待往生西方,面見彌陀,蒙佛授記,圓滿菩提以後,方能徹得。此《華嚴》歸宗,以十大願王,導歸極樂之深旨也翻譯
下面摘錄印光巨匠若干段相幹法語,因稍深邃難明,祈請師父上人講授。
(二)念佛之心為佛因,則近之即得往生西方,遠之畢竟圓成佛道。
(十二)有血性漢子,決不肯令本具之真如佛性,背悟淨緣,隨迷染緣,長劫輪回於六道之中,而莫之能出也。
(一)眾生者,未悟之佛。佛者,已悟之眾生。其心性本體,同等一如,無二無別。其苦樂受用,六合懸殊者,由稱性順修,背性逆修之所致也。其理甚深,不容易宣說翻譯欲不費詞,姑以喻明翻譯諸佛致極修德,徹證性德。比方大圓寶鏡,其體是銅。知有光明,日事揩磨。施功不已,塵盡光發。高臺卓豎,有形斯映。大而天地,小而塵毛。森羅萬象,炳然齊現翻譯合法萬象齊現之時,而復空洞虛豁,了無一物。諸佛之心,亦復如是。斷盡懊惱惑業,圓彰智慧德相。盡來際以安住寂光,常享法樂翻譯度九界以出離生死,同證涅槃。眾生全迷性德,毫無修德。比如寶鏡蒙塵,不單毫無光亮,即銅體亦被鏽遮,而不復現,眾生之心,亦復如是。若知即此銅體不現之廢鏡,具有照天照地之光亮。從茲不肯燒毀,日事揩磨。初則略露銅質,次則漸發光亮翻譯倘能極力盡磨,一旦塵垢淨盡,自然遇形斯映,照天照地矣。然此光亮,鏡本自具翻譯非從外來,非從磨得。然不磨,則亦無由而得也。眾生背塵合覺,返妄歸真,亦復如是翻譯漸斷煩惑,漸增智慧翻譯迨至功圓行滿,則斷無可斷,證無可證。美滿菩提,歸無所得翻譯神通聰明,好事相好,與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了無異致。然雖如此,但復本有,別無新得。若唯率性德,不起修德,則盡將來際,常受死活輪迴之苦,永無復本還元之日矣。
《觀經》最後釋迦牟尼佛讚嘆念佛人,說:「若念佛者,當知這人,則是人中芬陀利華翻譯」芬陀利華就是大白蓮花,所謂「千葉白蓮」,極度殊勝、尊貴、稀有翻譯《涅槃經》讚嘆釋迦牟尼佛稱為「大芬陀利」,而釋迦牟尼佛把這種尊貴的比方用在念經人身上。善導大師解釋說:「若念經者,即人中大好人,人中妙好人,人中上上人,人中罕見人,人中最勝人也。」大師用五種讚譽來講明念佛人,我們聽了決心信念倍增,沒有比真正念經求往生更殊勝的了。
2、蓮池大師普勸念經
本文來自: 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david16800/post/1332419575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
留言列表